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巢湖市调研及宣讲抗战红色文化实践小分队”在指导教师秦晨晨带领下,赴巢湖市烔炀镇、黄麓镇、柘皋镇等地开展抗战红色文化调研及宣讲。团队通过实地探访、史料挖掘、口述史采集等形式,系统梳理并宣讲巢湖地区抗战红色文化,打造“行走的思政课”,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战精神。
【溯源·将军故里】从英雄事迹中读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团队首先走进巢湖市三将军故居(李克农、张治中、冯玉祥)。在李克农将军故居,密电码本、情报工具等珍贵文物无声诉说着隐蔽战线的惊心动魄。同学们感慨:“原来英雄不仅在战场上冲锋,也在暗夜里点亮星火。”在张治中将军故居,青砖黛瓦,古朴中透着庄重,斑驳的墙壁上,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陈列柜里,破旧却仍整洁的军衣、写满批注的书籍……这些被岁月洗礼的物件似乎讲述着“和平将军”张治中的一生,记录着将军在淞沪抗战中主动请缨,带兵鏖战淞沪,抗击日军、铁血御侮。在冯玉祥故居,同学们仔细学习展馆内关于冯玉祥将军一生的介绍,尤其是对他在抗日战争期间率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与日寇血战的经历印象深刻,故居内的每一件展品都成为思政教育的鲜活素材。
【铭记·血色记忆】在遗址遗迹和纪念碑前聆听“民族觉醒的呐喊”
温家套惨案遗址和纪念碑前,师生心情沉重。1938年日军制造的这场惨案,导致三个村庄几乎被屠戮殆尽。大家在纪念碑前默哀致敬,深深感受到:“历史不容忘却,落后就要挨打——唯有自强,方能护佑和平。”
在蒋家河口战斗遗址,团队成员共同回顾了1938年5月12日,新四军第四支队在此打响的新四军东进抗日第一仗,首战告捷,揭开了新四军东进抗日的序幕。在新四军东进抗日第一枪纪念馆内,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斑驳的武器,诉说着“铁军”的传奇,激励着大家传承和弘扬“敢打第一枪、勇当吹号人”的红色精神。在南山烈士陵园,大家重温抗战时期巢城南郊望城岗战斗,面对入党誓词宣誓。
团队还探寻了抗战时期的烔炀日军碉堡、大岭村新四军兵工厂和粮食储备重要场所的“藏佛洞”、张山村皖中抗日根据地第一所全日制小学——张家山小学等遗迹旧址。
调研结束,团队同学表示:“革命先烈不畏牺牲、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让我们深受感动,我们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以实际行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挺膺担当。”
【实践·赴柘皋镇三星村委会宣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战精神
在前期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团队总结整理调研资料,精心准备宣讲PPT,联系宣讲单位。7月18日,团队赴巢湖市柘皋镇三星村委会开展巢湖市抗战红色文化宣讲,展示调研成果。活动现场,团队成员以热情生动的语言,为村民们讲述了巢湖市抗战红色故事。为提升宣讲效果,团队通过多媒体展示、现场交流互动等形式,播放抗战历史纪录片片段,与现场听众交流互动,让大家边听边讨论,充分参与到此次宣讲中来,宣讲现场气氛热烈。此次“三下乡”宣讲活动,不仅让三星村的村民们对本地抗战红色文化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也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对滁州学院的学子来说,这也是一次难得的实践锻炼和思想洗礼。
团队指导教师秦晨晨表示:“此次‘三下乡’调研及宣讲活动,带领同学们在实践中感受红色文化,这也是一次生动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开展类似活动,走进更多乡村、社区和学校,不断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
通讯员:刘娟;初审:张静;终审人:吉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