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领导参加马克思主义学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集体备课会
作者:杨宇凡  发布时间:2025-03-10   浏览次数:69

落实落细《滁州学院2024-2025学年思政课课堂教学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和吸引力,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37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2024-2025学年第学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第二次集体备课会。校党委书记周旭出席备课会,校党委办公室副主任朱咸影陪同列席。学院领导及本学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全体授课教师参加集体备课会会议由院党委书记、院长吉晓华主持

韩传强路德红陶迎春陈菊萍四位任课教师分别围绕课程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四章内容,从学生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剖析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案例运用等方面进行了说课分享。其他参会教师就丰富教学资源、探索AI教学融合、落实“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交流。通过交流研讨,所有授课教师对于如何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有关章节内容,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更精准的把握。

周旭充分肯定了本次集体备课会的形式和取得的成效。他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是立德树人最关键的课程,是第一门全面系统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课,是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成果,是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教育的重要载体。他强调,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所有授课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一要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要把准、吃透教材内容,通过加强集体备课厘清和明确教学重难点;要讲透科学理论,把课程专题学习与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结合起来;要坚持鲜明的问题导向,在讲深、讲透、讲活上下功夫,打造思政“金课”。二要锤炼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思政课教师要担好“第一责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推进课程建设;要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提升教学技能,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三要优化丰富课程教学方式。要加强课堂教学的双向互动,推广多种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建设智慧课堂,推动课程更好入脑、入心、入行;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完善“大思政课”工作格局,推动课程教学与实践锻炼联动,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切实打通思政课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就本学期该门课程建设,从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教学改革等三个方面作了动员和部署。(通讯员:刘娟  初审:张静)


通讯员:;初审:;终审人:吉晓华